摘要:美国土壤健康学会理事张朝晖先生指出: 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%左右的矿物质即土壤本身 之外,必要的还要有25%左右的空气、25%左右 的水、5%左右的有机质和1%左右的微生物。
中央电视台2014年5月25日《焦点访谈》播出了题为 《被化肥“喂瘦”了的耕地》的新闻专题调查,鲜明地指出了我国农业由于长期、大量并依赖性地使用化学 肥料,已经将我们本来健康、肥沃的土地“喂”得板结、酸化、盐渍化、地力衰竭,其恶化程度触目惊心!土壤污染、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各种病害,其严重程度令人发指!农民感受颇深的“增加化肥用量不增加产量”甚至“化肥用得越多产量越低”、农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、品质恶化、卖难、效益低等等“乱象”已成了普遍现象,土壤危机、农业危机已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、食品安全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!
对于土地瘦弱、贫瘠、地力衰竭,《焦点访谈》中指出了个中原因,譬如用肥不平衡、缺乏有机质等等,但是从植物营养学、土壤健康学的角度来看,这个论 断尚不全面,甚至没有找到根源!
要找到土壤不健康的“病因”,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土壤健康的标准——美国土壤健康学会理事张朝晖先生指出:“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%左右的矿物质即土壤本身之外,必要的还要有25%左右的空气、25%左右的水、5%左右的有机质和1%左右的微生物。”
照此,我们可以按照土、肥、水、气,或者按照化肥、有机质、微生物各自的功效来进行一一比照和深 入分析,并可在比照和分析过程中充分了解这土地之“瘦”、土壤之“病”到底“病”在哪里?因为只有找出 真正的病因,方可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!
首先,被化肥“喂瘦”的板结、酸化、盐渍化、不通透、不保水不保肥、营养匮乏、地力衰竭的土壤,毫无疑义是由于化学肥料成分在土壤中长期累积、残 存、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营养转化所致,那么,化学肥料、土壤营养的转化、分解和吸收要靠什么?毫无疑问,那就是“微生物”!
其次,被化肥“喂瘦”的板结、酸化、盐渍化、不通透、不保水不保肥、营养匮乏、地力衰竭的土壤,其保水保肥、通透性、地力提升要靠什么?显然要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、有机质、腐殖酸、腐殖质,而团粒 结构、有机质、腐殖酸、腐殖质的生成要靠什么?毋容置疑,要靠“微生物”!
再次,被化肥“喂瘦”的土壤里的各种污染,譬如农药残留、化肥成分残留、各种重金属等等诸种污染,在怎样的理化反应中才能得到消解、降解或者无害化转化?怎样才能保证农产品不被污染,提高农产品品质?不用怀疑,还是要靠土壤中的“微生物”,要靠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,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分解、转化、固化、转移以及新的无害化合成等等,从而达到彻底降解目标,恢复土壤健康!
怎么理解呢?用打比方、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,我们都知道“死面馒头”不好消化、营养差,所以我们要 吃发面馒头。而土壤、氮磷钾各种肥料元素就是我们做馒头的面粉,没有酵母菌,面粉自身是做不成发面 馒头的!再譬如,我们面前有一大桌“满汉全席”,如果我们的胃里没有消化酶、分解酶,大鱼大肉、海参 鲍鱼吃下去我们却消化不了,无法转化成有效营养被人体吸收,我们的体质还是不会因此而强健的,一样会瘦弱、不抗疾病侵袭,孱弱早夭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!
的确,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,微生物菌不是作物土壤肥料,但是从其功能意义上来讲,微生物菌却是土壤的“好厨师”、“营养师”和“清洁师”!
近年来,各地发生了大量果树死亡、作物绝收的案例,其根源还是在于土壤之“病”——国家苹果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杨杰教授曾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作物长不好的原因是作物的根不好,作物的根不好是因为土不好,土不好是因为土壤里缺乏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菌!”可谓振聋发聩,一语中的!
在大量的农村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,正如央视《焦点访谈》中所言,原本用100斤的化肥现在已经用到 了200斤甚至300斤,不仅不增产而且还减产,如此则证明——我们的土壤缺乏的不是“肥力”,真正缺乏的而是“地力”!而土壤缺乏地力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土壤缺乏有机质和微生物菌!
在实践中,各地采用优质微生物菌剂改良板结、酸化、盐渍化、病害严重、污染超标、地力衰竭的土壤,提高土壤有机质、修复土壤健康、恢复地力、促进作物增产、改善品质,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,投入少,见效快,生态效果持久。
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学术专家王士权说;“推进生物、物理、无毒化学技术”,修复土壤健康,恢复地力,生产更好的安全的农产品,是人类身体健康。山东省林业厅张繁亮研究员的说:“要彻底解决土壤健康问题,走出农业生产困境和危机,让土地真正‘肥’起来,我们必须在用肥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,那就是要尽快、大量使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!